李子柒出海之后“纪实+剧“新概念,《岁食记》寻觅独居、治愈与温暖

2020.6.11

以食物为经,时节为纬,从四季变化的不同节气中建立故事的时空链接。

有着“纪实剧”的新概念,又有知名电视剧小花吴倩、梁洁的加盟,《岁食记》自拍摄之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经历了疫情的短暂停摆,这部纪实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当中。

治愈、享受、共生、和谐,《岁食记》试图脱离都市孤独的环境,转向乡野田间寻求积极的独居生活。其间,六位女性主人公参与农事,她们采集、渔获,实现了与自然和内心的对话,找到了人生的下一步阶梯。

近年来,回归乡村的主题在头部影视、综艺中的呈现越来越多。《岁食记》亦选择了以现代的审美切入乡村生活,细述青年女性独居中的日常点滴,追寻能够打动一代人的吃食记忆,抚慰在传统家庭逐渐解体的时代中每一个人在孤独中寻觅温暖的心灵。

这部由云集将来、日照山河、华策影视联合出品的作品已经拍摄过半。日前,我们与该片总导演,也是云集将来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及创作总监张楠聊了聊。

传递东方态度,寻求和谐之道

《岁食记》想要传递的是一种东方式的对生活、生命本身的态度。它是一部温和轻快的、关于传统生活中的现代性的、探索青年人的内心情感的生活方式的“纪实剧”。

它分为六部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长片故事,讲述了六个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年轻女性,在各自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上,退守山林湖海、独自生活,诚实地栖居、探索内心的困惑,和对生命、生活的感受。

这六个故事,都有现实社会当下事件的依托,或来源于主创成员们生活的经历与身边的小事。分述在四个季节,六处山野,寄托我们对天人交感、草木有情的感受与思考,也试图去纾解、抚慰而非制造、撕裂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的种种焦虑与困惑。

《岁食记》本身是我们目前关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一个中长期创作计划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大家接受一种新的内容形态,目前关于类似内容已经形成了有相当规模的稳定受众群体,如日剧《小森林》、《回你的家》为代表的许多日式美食及生活方式剧,都在回应当代社会不断提高和细化的审美要求。

席卷全球的疫情及外部世界的纷乱变化,似乎在短时间内让昨日世界的很多基石都挪动了位置。我们不仅借鉴了作为成熟市场产物的日剧产品,也关注当代人的种种浮动轨迹。我们至少相信:在逐渐发展成熟的中国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会诚实地面对自身的困境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寻求一种源自茫茫历史深处的和谐之道。

我们会关注当下,寻求积极健康的身心关系,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他者社会,会重新建构东方的价值,为世界注入更多我们的存在所带来的助益。年轻的“后浪”也会听到和发出更多元的声音,而云集所做的尝试和贡献的就是其中一种。

寻求真实基础,剧作独特自为

纪实剧是“纪实+剧”,就如同目前已经很繁荣的“纪实+综艺”、“纪实+广告”内容模式一样。它是泛纪实内容与虚构影像、剧集体裁的混合体。

在《岁食记》作为初步的探索创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离开纪录片多一点,而更靠近“剧”一点。华策和云集的合作也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制作及卡司保障(正在热播的《你是我的命中注定》中扮演陈嘉欣的梁洁也加盟到剧中)。

剧作方面,首先,我们会寻求一个真实的基础,不论当下的社会议题、事件还是生活中的经历、他者经验,甚至一个真实的环境带给人的感受,都可以成为那个基础。其次,我们会根据真实的人物、环境、事件来创作这个剧本,并追求它在戏剧结构和与现实环境、人物贴合程度上都具有比较高的完成度,再进入更符合剧的制作规律的执行环节。

在拍摄中,我们通常保持一个小规模的电影制片团队的工作方式,同时在演员表演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此外,我们也会有纪录片式的拍摄素材,融入最后制作完成的成片之中。另外,我们还部分使用“旁白”。但这些都是灵活取舍的手段,每个系列的各集故事会寻求内容上的关联,和风格上的统一。

剧本工作是所有准备工作里耗时最长的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逐渐清晰的创作核心及边界。一开始时我们就“放弃“了“模仿”成熟作品的念头,经历过无数个煎熬的日日夜夜,也有过易稿重写,但很快就脱出旧有的框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剧作方法论。

传统与当代罅隙、真实与虚构之间

仓廪实而知礼节,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要求都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与生活方式、生命经验本身息息相关的文艺作品,多具有足够动人的通俗性。

近几年,回归乡村的主题比较繁茂,如《向往的生活》,又如李子柒引发的热潮。“李子柒现象”在“出海”之前,我们花了不少精力作讨论、参考。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些短片所传达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它的做法也比较克制、工整,相对长镜多一点,其实是很经典的纪实短片语言。

但在当下喧哗又骚动的网络短视频世界,它成为异类和“清流”,是大家可看到的内容太少太单一。我更愿意看到未来有更多的“李子柒”或者“程咬金”,来进一步探讨“纪实剧”或其他跨界形态的纪实内容。

《岁食记》里的六个女性角色我非常喜欢,她们也是我经历过的青少年时代对女孩子的那种爱慕与欣赏的寄托。她们激发并转化着我内心的负能量,启发我对女性和对生命的了解。她们的悲喜让我慨叹,并怀着有朝一日为她们续写人生故事、分享生命历程的希望。

于此同时,我们在《岁食记》中表达的这种爱又是克制、谦卑的,我们希望它值得喜爱它的观众们长久重温。我们创作了她们,但我们并不拥有她们。她们是在天地之中的,在传统与当代、真实与虚构之间。她们独一无二,永远年轻。

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为赋予并分享了这样的深情和真心,所以我和我的主创团队都没有太多负担。尽管没有丰富的经验去操作过电影和虚构故事剧集,但我们广泛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并和行业中资深、专业的前辈、专家们求教、合作。我们始终关注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何确切传达,并给予剧作等内容环节以绝对充分的工作权重,也邀请了极为优秀的国际制作人与我们在艺术方面合作。

所以,我对已经完成的部分和它的诚意都是有信心的。今年疫情解封在即,我们会继续完成剩下的制作工作,争取它能早日和观众见面。

泛纪实内容跨界,提供产业可能性

今天在国内已经出现了泛纪实内容跨界的生产现象。一直以来,纪实内容难以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市场消费中被商业赋能,它要比综艺、广告等等和商业亲缘更近的形态更“边缘”一点,使它难以成为足够完整的娱乐产品被大众消费。

如今,在和当代大众传播互动中,纪实内容可以放松束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新的复合型的产品形态,解放它的商业潜力,向更成熟的剧集市场借鉴,用丰富的纪实内容与大众发生关系,把好的内容传递出去。产品形态多元了,更多的年轻一代作者不必遵照有限的规律做有限的内容。

对于创作、开发《岁食记》,我们希望开发出富有活力的新的泛纪实跨界内容形态,并取得观众、平台的认同,为市场和产业提供更多在商业及内容创作上的可能性。

有能力和愿景的合作方会看到双方共赢的可能性,并按照市场规律来探索它的发行和内容延伸。我们有完整的周边和IP开发,《岁食记》的细腻、清新、自然主义审美,励志、纾困的主题内涵,以及独特的剧作体系,会让我们区别于影视剧及纪录片市场上的任何其他内容。这一点我们的团队是有心得和自信的,并会保持和继续发展。

尽管因为上半年如疫情等客观的外部原因,我们还没全部完成它,但我们有很多的深情:希望这套倾注细密心思的系列作品能受大家的喜爱,并得到延续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摸索一条可能的路,做出一种纪实影像可以有的样貌,和大家探讨、相互启发,拓宽更多人共同发展的路径。

如果有一天,关于纪实内容的创作形态和艺术表达能够在中国百花齐放,群峰各胜,我们会很荣幸在其中做过的微小努力。

(以上内容根据张楠自述整理)

张楠 创作总监(纪录电影方向)

曾任中央新影集团影视剧中心导演,长期致力于纪录长片制作,承担过多部国际合制影片项目的导演和摄影工作,包括新西兰国家电影局出品纪录长片《黄色禁忌》、加拿大CBC 电视网纪录长片《玩具战争》和腾讯出品纪实真人秀系列节目《奇遇人生》等。个人的纪录电影长片处女作《黄河尕谣》于 2018 年年初受邀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FFR)进行国际首映,并获得 2018 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CH长片奖。现任云集将来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创作总监,创意纪实剧《岁食记》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