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发布 | 纪录片《大上海》创作阶段研讨会举行 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开掘上海城市精神

2018.7.7

上海的背后是中国,也是新的时代。登高望远,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7月7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出品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播映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上海》创作阶段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韵斐,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出席会议,朱晓明、王安徳、谢黎萍、童世骏、沈国明、戴鞍钢、周武、黄开旭、余力、王韧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集众智、出实招、谋良策。大家一致认为,《大上海》展现出了上海城市的历史厚度、国际视野以及未来发展之路,为纪录片赋予了崭新的叙事手法,震撼人心。

承续历史未来,留下时代印记

纪录片《大上海》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出品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播映。该片被定义为上海近年纪录片创作中的“一号工程”,将以8集50分钟的体量,完整记录上海开埠至今170多年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一座追求卓越品质的大国大城的成长与发展。本次研讨会上,首次揭开了《大上海》的神秘面纱,现场试映了第一集节目,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交口称赞。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在观影后表示,上海的背后是中国,也是新的时代。《大上海》或将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用“未来维度”的全新视角来记录上海的纪录片,这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相呼应。主创团队要从时代高度认识这部纪录片的作用和意义,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用镜头挖掘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用作品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表示,《大上海》的创制过程,也是SMG不断学习、提高创新能力、践行文化自觉的过程。自2017年4月正式开机以来,SMG积极协调多种资源,推进实际拍摄制作,同时不断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等新要求落实到片子的具体创作、修改和完善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心力,体现出主创团队打造一部“对得起上海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纪录片”的信心和决心。

台长、总裁高韵斐表示,步入新时代的上海,对文化展现出更阔大的追求。因此,《大上海》的创作既要记录历史,也要面向未来。不仅要反映城市发展的历史、挖掘城市精神,记录下上海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生动印记;更要通过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所启迪。这是纪录片创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方向。

凝心聚力铸魂,提供精神营养

回顾创作历程,上海纪实频道总监、纪录片《大上海》总制作人干超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创作这部《大上海》。我们渴望发掘历史在上海留下的真实的足迹;努力发掘今天,振兴上海、实现国家赋予上海‘五个中心’的目标的动力。”

总制片人韩芸介绍,为了呈现客观、真实、准确的历史,提供新史料、新揭秘、新视角,《大上海》创作组在调研期间研读上海历史相关书籍、图册1200余册,深入研究历史论文2500余篇,请教国内外人文、地理、史学专家学者共计近200人,先后20次召开专题会议及专家研讨会。仅就脚本而言,创作组前后共撰写了四十余万字的文案,一年半的时间里数易其稿,多次推翻重写。

从2017年4月开机伊始,摄制组共计拍摄上海境内的近百处遗址、遗迹,累计拍摄超过1000小时素材。其中冒险家华尔的祠堂遗址、蔡元培的爱国学社旧址等5处遗址遗迹是首次呈现在历史纪录片中。同时,摄制组还前往北京、广州、南京及香港等20多个城市取景拍摄,拜访历史当事人、亲历者及相关后人共150余。在资料搜集方面,创作组足迹遍布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全国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共计180余家,总计获得上万余条线索。共计拍摄书籍、档案千余件,其中有百余件为首次电视揭秘的史料,例如深刻近代上海历史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现存最早描绘十六铺繁盛景象的《丹楼远眺》图等。

此外,创作组还奔赴英、法、美、德、俄等9个欧美国家,拍摄了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肖像馆、美国耶鲁大学等大小档案馆、图书馆60余家,找到众多遗落在国外的关于上海的一手档案资料。例如1932年英国百代新闻社的拍摄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大会》的珍贵影像等。

在艺术表现和创作上,创作组力求语言叙事现代化、年轻化、细节化。采用沙画、剧情再现、照片再生、胶片上色等创新表现手法,力图为纪录片带来新的观赏感受。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王珏为《大上海》原创交响乐。

广纳智言良策,创新表达方式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原院长朱晓明看来,《大上海》通过收集史料、专家口述等形式,将历史见证者的记忆融入到镜头之中,难能可贵。片中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用历史来告诉未来,蕴含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

陆家嘴开发首任总经理、浦东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前滩开发首席顾问王安德用“大题目、大制作”来形容《大上海》:“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实际上是中国一百多年发展的缩影。这部片子以上海为切入点,很好地解读了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很震撼。”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用“学术性强、资料丰富、解读实在”对纪录片作评价:“改革开放的上海,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上海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对人才的包容和集聚、上海民族品牌和民族工业的顽强成长,这些无不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文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