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时评 | 纪录片如何打开年轻人的视角,这场论坛给出了答案

2018.6.12

6月12日,“走近年轻人 记录新时代”纪录片论坛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举办。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和央卫视及新媒体平台的纪录片创作代表,围绕新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进行了探讨。

“纪录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广播电视上纪录片已经从佐餐变成了正餐。”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的生产总投入达到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增长14%和15%。“中国纪录片在过去的连续10年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而去年的数字是在历年中最高的。”

6月12日,“走近年轻人记录新时代”纪录片论坛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举办。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的白玉兰电视论现场上,纪录片人在电视剧和综艺主题论坛之前率先发声。

“记录这个火热的新时代是纪录人不可推卸的职责,从平台到市场,再到用户,如何让中国为数众多的年轻人成为纪录片的观看者、分享者、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次论坛主持人、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说。


干超专访视频

活动邀请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和央卫视及新媒体平台的纪录片创作代表,围绕新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进行了探讨。同时,重点推介了《如果国宝会说话》《我们的青春》《本草中华》三部作品。

新时代下的现实故事怎么讲?

“纪录片本身对推动社会进步带来的哪怕是一点点意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干超看来,2018年国产纪录片呈现出更加年轻化、当代化的语境,让更多人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其中,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成为众多纪录片创作者关注的一大议题。

大家都在说“纪录片是国家的相册”,但在中国纪录片导演、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彭辉看来,纪录片应该是“国家的记忆”,记忆是一直存在的。用镜头记录下当下的状态、思想,这是记忆的最好方式。“新时代新气象,中国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转型期的过程中,我们有大量的现实主义选题可以去拍摄。而除了宏大叙事,我们还需要去创作一些应景的作品。”


彭辉采访

近年来,无论是传统电视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在纪实内容方面加大投入,引进更多的海外纪录片,同时也邀请国际顶尖的纪录片团队,拍摄属于中国的故事。英国纪录片制片人及导演、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尼克·弗雷泽表示,在这次白玉兰纪录片单元可以看到中国不同风格的纪录片。结合多年来创作和选片经验,尼克·弗雷泽提到,“中国地大物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很容易找到有关中国的好的故事。但要制造出好的纪录片,一定要好好的提炼故事,塑造人物。”


英国纪录片制片人及导演、第24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尼克·弗雷泽

困境中顽强活着的群体,这些是彭辉一直关注和想要拍摄的内容。不管是《平衡》《空山》还是正在深圳拍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三代打工仔,他们都在困境中顽强活着,这些作品让我们看见了与贫穷斗争,不妥协的中国人。而在彭辉看来,这样的群体是让人感动的也是纪录片人不可忽视的。

“纪录片是需要‘用心感受’的影片”,彭辉拍摄《空山》时与山中人共同经历半年多的生活,没有水没有电。他在那里用当地人生活方式,把自己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影片。“纪录片一定要用心感受,因为它是情绪融入下对生活的拷贝。”

“现实题材就是人的故事”,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也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关注的一大焦点。

2016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们的青春》选择了80后、90后的年轻党员做纪录片的主体,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在今天社会当中各种职业角色和各种职责和担当。“故事好看要有长度,更要有人味”,在纪录片《我们的青春》总导演马志丹看来,《我们的青春》的能够那么火,就是讲了党性和人性光辉。


纪录片《我们的青春》总导演马志丹

“纪录片的魅力是不断延伸,不知道未来什么走向。”马志丹介绍,《我们的青春》有40%的题材是延伸过来的。而在展现党员的平凡还是伟大之间,马志丹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平凡人的伟大所在,“人性的闪光和时代的亮点在哪里,这是我最着重考虑的”。

日本青年纪录片导演松江哲明提到,本届白玉兰纪录片的作品当中可能也会有很多叙事性的纪录片,“我会考虑制作人的视角,期待有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漫画类制作方式的出现”。

年轻态表达,不断拓宽新语境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网络走红,再到《如果国宝会说话》《本草中华》的热度不减,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愈发浓厚,其背后也是年轻人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追问与追寻。

“《我在故宫修文物》从创作层面强调的更多是工匠精神,而这恰好也是年轻人渴望的一些生命的状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择一事终一生,这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匠人原来也这么可爱,正是这一点触发和感动了很多奔波、忙碌的年轻人。”中央电视台纪实频道制片人、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说。


中央电视台纪实频道制片人、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

通过100集、每集5分钟的形式,《如果国宝会说话》将观众链接到历史的情境中,力求更多地去激发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们在想走近年轻人的时候,更多的是想我们不要去说教,做教化。”《如果国宝会说话》火热的背后,徐欢和她的团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很难判断下一个爆款或者有市场的是什么类型的片子,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用新的思维引来的新的方法和新的观众。”

据徐欢介绍,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创作中,创作团队把70%的时间花在了内容的创作上,寻找能让更多人get的文物价值点。“人的思维模式永远赶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所以在内容的创作上,我们更强调的是价值判定,接着是改变叙事的语态,根据不同的国宝特点,通过三维扫描、多光谱的技术以及激光扫描技术等,从不同的角度去做不同的呈现。”

除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央视纪录频道也在探索更多年轻化的表达,如《跟着唐诗去旅行》引用了串讲人、体验式等新的形态,还有关注当下的年轻人生活的纪录片《就是要跑》等都在开拓年轻语态新的表达和可能,“我们希望做引导市场需求的引领者,而不是迎合市场的追随者”。

不同于聚焦厚重历史文物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和以纪录片“老团队”去讲述青春故事的《我们的青春》,《本草中华》透过一支年轻的团队去探讨和呈现了一个古老的话题。

“年轻人对纪录片的审美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要求和层面。”纪录片《本草中华》总制片人韩芸提到,要精准地去把握中医药这个博大的主题对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说很困难。为此,团队也下苦功夫做了不少功课。“但年轻团队也有年轻团队的好处,他们可以用年轻人的眼光去看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最重要的是用年轻人的好奇和探索的精神解答这样古老的话题。”


纪录片《本草中华》总制片人韩芸

于悬崖峭壁采摘石斛,是中医药人的世代绝技;背着一台机器、绑着一根绳子作为简单的安全措施在悬崖上拍摄,是导演组的拍摄日常。据韩芸介绍,《本草中华》创作团队全部由85后年轻人组成,对传统文化却有极大的热情。

相较电视媒介,新媒体平台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为纪录片收获了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在干超看来,如今纪实内容风格、种类越加多样化、圈层化,而通过互联网所能得到的反馈更加明显,整体的趋势在于纪录片品质提高,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观众前来观看。

“更容易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和喜好,这可能是新媒体的一大优势。”作为从传统纪录片产业进入互联网平台的代表性人物,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纪实中心总监李炳认为,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受众主动选择的,更容易形成所谓的圈层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针对圈层形成独特的覆盖的内容的属性的东西。


李炳采访

2018年,优酷对纪实内容有一个全新的定义和升级,提出了“纪实元年”的概念,并把纪实内容从泛文化一个支系的部门提升到大的中心,成立了纪实中心。李炳说,“如何利用阿里生态的整体资源给整个纪实产业赋能,或怎么用优酷的平台和阿里的生态资源对每个创作者和内容制作人赋能,这是我们未来想努力的方向。”而其最终的目标是给所有受众提供更优质、鲜活、年轻态的资源。

腾讯视频即将推出的《风味人间》《纪实72小时》以及与云集将来合作的《水果传2》等都将从年轻人的视角去发现不一样的“故事”。腾讯视频运营平台部纪录片中心总监朱乐贤认为,新媒体平台更多的是从产品化的思维考虑问题,拿到纪录片之后,如何根据内容特点、表现手法,提炼出更多可看的点,推送给更多用户,触达更多的用户,从而实现商业化极致。


腾讯视频运营平台部纪录片中心总监朱乐贤

“时间就是重量。”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发展和传播环境,马志丹认为,无论现在纪录片用了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在一边快速出手的同时,在创作上始终要静下心、沉住气,而不是拼速度。

作者:张章
编辑:李颀张榆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