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可感可触,《大上海》吸睛有何“锦囊妙招”?

2017.3.21

专题汇报进行到第六次时,导演组肩上的担子看起来有些重。这次他们的手上握着一个足够有挑战的大主题:《大上海》。

全景式回顾上海开埠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以在历史上有回响的人物和故事,讲述上海城市精神——“百年中国看上海”,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大上海》即将完成前期调研。

地毯式搜索,上万条线索覆盖

2016年年初,《大上海》项目正式立项。项目调研过程目前已经耗费了一年多时间。对于拍摄中的重点和难点,导演们坦言:“这个作品量很大,很刺激而且并不轻松”。

一年间,他们足迹遍布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图书馆、欧美各大国家档案馆图书馆,上万条线索覆盖档案、文件、照片、实物,影像。

相关文献、亲历者、后人……听起来这个小组的成员就像一只只八爪鱼,恨不得长长伸出全部触角,把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和人“都抓过来”。下面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团队的精益求精。

据统计,导演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方位多渠道地毯式搜索,截至目前已排查整理文物227件,文件、实物、照片等资料1099件,研究文章344篇,收集珍贵图片资料书21本,专家人物60余名。

导演们笑称,“我们这个小团队已经'死磕'了几千册书,可以申请一个书柜做小型图书馆了”。

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苟且,使得他们解锁了一个又一个难得的发现——这是郑观应和盛宣怀的弟弟给孙中山写的推荐信,是《大上海》项目组的重大发现。这两封信很重要,1894年,孙中山找到香山同乡郑观应,希望他帮助自己联系到盛宣怀,并通过盛宣怀最终上书李鸿章建言改革维新。这是见证他思想转变的重要物件,也是上海图书馆第一次将它放在电视媒体上。

年轻人找出的角度往往有趣,它不端着

高冷的纪录片要让大家喜欢,最重要的就是接地气。怎么做到?这是个问题。

总导演郑波说:“我们希望打破的是传统文本先行、全解说词、盲目贴画面的政论片模式,弃用宣讲和人物传记式的叙事手法,努力做到让故事说话、让细节说话、让实物说话。”

这位被导演们称作“细致到严格”的总导演,一直强调着一句话:个人在社会发展和制度演进中的探索远比历史赋予这个人的丰功伟绩更值得挖掘和还原。

《大上海》执行团队既有经验,也有冲劲,年轻导演也挑起了重任。对于此,执行总导演赵慧的解读是,“年轻人找出的角度往往都会有趣,他们了解很多当下的时尚元素,往往能找到我们都意想不到的鲜活有趣的形式、题材,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

在《大上海》中我们看到,所谓的主旋律,描述的不该是毫无缘由的愤慨、牺牲、奉献,不是英雄金灿灿的勋章,而是另一面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思考之后做出的真实选择。

基于此,片中出现了很多极有特色的人物。其中有一位,从百战沙场走向十里洋场,临危受命成为大上海的一市之长,从此与上海结下不解之缘——陈毅。刚刚解放的上海危机四伏,陈毅市长协同各方力挽狂澜,他将自己的命运融入时代沉浮,让人民见证大上海的新生。

分集导演白佳琪讲道:“清明节前夕,陈毅后人特地来上海扫墓,我们非常幸运纪录了这个瞬间。当谈到父亲的上海往事时,陈毅女儿坦言非常感谢上海人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她眼含热泪地说到:‘他也特别喜欢上海,他自己说的,最愉快的时间是在上海。'”

而最让分集导演卢晏羚触动的是这一位——“提到蔡元培,我们都会想到他是北大的校长,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先生的思想启蒙正是在上海生根发芽的。南洋公学“墨水瓶事件'和创建爱国学社开学生追求学业自由之先气,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变革新制的开创之举。上海是蔡元培开始教育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家人后代学习生活的地方,这个故事令我们非常兴奋。”

祖辈的印记遍布上海,那些人和事并没有随时间而消逝,他们还深深地停留在后辈的感官记忆里,他们的基因里也印着上海,并将永远传承。他们的心声将通过《大上海》传递。

这些故事和城市历史本身的博大悠久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这或许是让这部片子成功吸睛的原因之一:它不端着。那些冰冷的历史、文物、文献、建筑在这种日常的语境里获得了特殊的真实感,它不再是存在于时间层面的一个陈列品。

你可能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上海

人要有记忆,才会有情感。很多年轻人对于过往,不太有记忆,所以他对这块土地不见得有那么深层的、深刻的情感。而在《大上海》中,有政治、经济和战争浓雾,也有冒险家、革命思想、先进风尚,文献里飘来的只言片语、故人和往事一点点浮现,人性跟天时、地利的化学反应都在其中。

《大上海》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和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上海特有的历史人文特性和城市现况。

执行总导演赵慧认为,“一部有创意的纪录片除了能告诉大家'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与意义在于告诉观者错过了城市的什么。”

正是有了“慢工出细活”的保障,这部作品才具备了更能令人移情的呈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组的年轻人们也在逐渐爱上这片热土,并对它的认识渐渐发生了改变。

分集导演卢晏羚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她感慨说:“现在才感觉自己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名上海通,上海真的是个'神奇’的城市,以前走在上海街头看到一栋老建筑,可能先看到的是它的实用价值,现在眼光变得不同,居然看到了它背后的情感,站在那里仿佛看到了这里的前世今生。”

《大上海》团队中,每日必写的工作进度邮件已经持续了半年多,一封封邮件陪伴了项目的进行,也见证了导演们的成长。在每一个凌晨研读的灯下,每一个孤军奋战的加班之夜,联想起这座城市中的勇士们,分集导演范阿芳总会有种在共同战斗的澎湃心情,“我是在做片子的过程中慢慢了解上海,以前是碎片化的认识,现在和未来会更加深刻。”

摒弃有点枯燥的学究面孔,一部真实展现百年上海的鸿篇巨制正慢慢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