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眠记》,是什么带走了我们的睡眠?

2017.3.8

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我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原因究竟为何?云集将来传媒即将推出一部四集纪录片《追眠记》,作为中国首个关注国人睡眠状况及背后社会问题的系列纪录片,通过历史地理、社会观察、科学实验的角度,带我们一起探究究竟如何才能晚安?

 

上海睡得最少,东莞睡得最差

差不多两年前,当云集将来看到北京零点调查机构做出的一项关于中国人睡眠的报告时,他们震惊了……

那份数据上的数字至今仍让他们记忆犹新:2014年,近七成(67.9%)的中国人受到失眠困扰,其中26.6%的人每周都会失眠,6.4%的严重者每周失眠次数达3次以上。在2015年的报告中严重失眠者的比例更上升为16.8%。

通过调查中国40个典型一、二、三线城市发现:小城镇、农村的睡眠指数明显高于城市,城市层级越高、越发达,睡眠指数越低。有着“中国工厂”之称的广东东莞是睡得最差的城市;上海是睡得最少的城市;加班最疯狂的城市和最常梦到工作的城市是首都北京;深圳则成为最爱在车里睡着的城市……

从中不难发现,在今天压力重重的社会,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正遭遇着睡眠危机。

外国人也不比中国人睡得更好

看到这些数据,很多人一定会觉得,这是努力进取的中国人在为世界带来经济发展奇迹下的必然产物,并非全球化的问题。

于是,云集将来团队对国外人的睡眠状况也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反馈,在美国洛杉矶、纽约等地多数人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巨大,压缩睡眠,必须依靠服用保健品来保持活力;其他东亚国家的学生、白领的就学就业压力也不逊于中国,他们的睡眠质量甚至还不如我们最紧张的高三学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27%的人有睡眠问题;2014年美国睡眠健康指数显示,35%美国人睡眠质量处于一般或差的水平;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去年近半数的德国人有或多或少的失眠问題;奥地利《标准》杂志说,如今奥地利人的睡眠时问比一百年前减少了一个小时……

看来,外国的月亮也未必就那么圆,外国的梦也未见得就香甜。原来,糟糕的睡眠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

于是,云集将来打算从睡眠这个角度对于睡眠进行深入的拍摄和纪实,《追眠记》开始了。

中国人为什么睡不着?

在我们生活生存的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睡个好觉对很多人来说竟然成为一种奢望。纪录片通过镜头呈现了当下三种睡眠问题:不能睡、不想睡和睡不着。

其中对“不能睡”的群体来说,最大的困扰是受职业所累。新闻工作者、印刷工、建筑工人、搬运工、保安、送报员、送牛奶、菜场大妈、公交司机、白领、商场职员、厨师、调酒师、IT男、职业经理人……我们可以发现将这些职业的睡眠开始时间串起来,实际上已经连接成了一个24小时的职业圈。

在很多人眼中,睡眠似乎是效率的最大天敌,这两位长途货运司机对此深信不疑,为了赚钱养家,大部分时间就只能在路上度过。对于习惯了朝九晚五作息时间的人们来说,夜晚和凌晨正是甜美的酣睡时间,而对他们,只是周而复始的起点。夜晚与家人的相处少之又少,这大货车倒更称得上是自己的床,自己的家。

另外,数据显示,媒体人、医务人员、IT从业者、广告公关从业者的睡眠指数得分更已连续两年排在倒数五位。在《追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体人、《笑傲江湖》才艺总监孙诗远可以只因一句“不好笑”而加班加点,每日凌晨回家已是常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总医师陈长城更是查房、值班、抢救,颠倒作息、日复一日。

但在其中也有特例,比如在二胎时代打响二胎攻坚战的准妈妈南希,工作在四大会计事务所,是一名标准的女强人。朝九晚五的日子不是没有尝试只是不想,因为在她的人生中事业家庭都要追求卓越;顶着“创业者”头衔的小微企业主说着“死后自会长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只为事业狂热。这类人,睡眠对他们像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太多事想做,太多事未做,睡觉似乎是件多余的事情。

除了不能睡和不想睡外,睡不着或许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睡眠问题。年轻人焦虑工作,中年人焦虑生活、老年人焦虑子女,还有着一些极端的例子: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忻雨深受失眠困扰,睡眠于她而言是痛苦;在农村被子女抛弃且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的留守老人,一夜辗转,身痛并心痛着。

“追眠”的人,睡的更少

前面提到,媒体人长期处于睡眠指数最后一位,云集将来这群年轻人为了这部反映中国人睡眠的纪录片,他们又睡了多少呢?他们睡的时间,甚至比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的还要少。

这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有洞见、有关怀和独立思考精神,总导演郑波感慨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会有回报。”

资料收集、前期调研,光是这些《追眠记》团队就花费了小半年时间。“关于睡眠这方面的东西,之前不太有人涉及,就算是有也是从科学的角度切入,像我们从社会化角度去做是很少的。”这是执行总导演袁博对于《追眠记》的初心。

在一开始,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他更是花费了不少的心血。“我们一共采访了26位,全部都是自己找的。虽然局限性比较大,但其实古力是北京的,高三考生是河南郑州的,货车司机是山东的……像找片里的那个IT男,我当时连续听了三个月的《相伴到黎明》,前后沟通了五六次才说服他的。”

但其实团队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又回归到本片的主题:睡眠。同样也作为工作最久、睡的最少的职业——媒体人,导演笑称在拍片时肯定是比拍摄对象睡得少的,而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情况是不睡觉的。

“这次受到题材的限制,必须起早贪黑,因为要拍到睡觉。我们平均工作结束在凌晨两点以后,早上开工在六点以前,一般都睡在车里、就近的小旅馆里、楼道里还有人家办公室椅子上。”

执行总导演袁博自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了多年新闻专题、纪录片和财经人物专题的创作,并多次获得各类广播电视新闻奖等众多荣誉。时光更迭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脱颖而出,《追眠记》正是他倾尽两年心血收获的作品。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并为之付出全部努力,以一颗年轻的心去体验、去奋斗,是袁博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

晚安吧,中国人

除了国内睡眠现状,节目组还请到了国外的团队,他们也走访了世界上关于解决失眠的科技前沿,然而睡眠问题对于世界来说,至今依然是个悬而不决的难题。

光污染、声音环境、温度、床的软硬度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袁博说,“对睡眠基础性、科学性的研究西方是直到最近七八十年才有的,中国是到最近二十年才有的。

研究到现在只能告诉我们:人一定要睡觉。没有一个真正的方法去解决,只有两点一是去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二是尽量去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

如今,睡得好才是真的好,只可惜不仅是个人,连社会都没有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真正进行过系统培训的睡眠专业医师不足5000人。

也许一部《追眠记》未必能给出我们解决失眠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开始重视睡眠,眼下唯有我们自己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别让现实打扰了你的梦境,晚安吧,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