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越野千里》,创新与颠覆的双赢荒野征程

2017.2.17

《越野千里》正像一档户外明星访谈录,随着经济发展,更真实的更高品质的内容会更受观众欢迎,企业家和明星也会通过纪实真人秀等节目做营销宣传。而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也会相应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广告和招商,这是一个双赢选择。

作者 | 齐朋利

贝尔与云集将来合作的第二档纪实真人秀节目《越野千里》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内部分的拍摄,下一阶段拍摄会到美国去进行。和上一季的《跟着贝尔去冒险》相比,《越野千里》无论是在节目模式还是人员选择上都有了很大改变。

云集将来董事长、《越野千里》出品人干超介绍:“第一季是团队形式,展示的是荒野怎么塑造一个团队。《越野千里》则是一对一的模式,在荒野环境下,看每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转变会更加真实。”

《越野千里》的嘉宾更加引人注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足球明星范志毅、篮球明星姚明、“洪荒少女”傅园慧等人都将与贝尔一起踏上荒野的征程。

从《跟着贝尔去冒险》到《越野千里》,干超和团队试图在纪录片和真人秀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在干超看来,纪实与娱乐的结合会是一种潮流,纪录片也可以商业化。《越野千里》的模式和《名人荒野求生》有些类似,在奥巴马、奥尼尔通过《名人荒野求生》展示理念之后,《越野千里》的营销和展示作用同样吸引了中国企业家和明星们的目光。

除了李彦宏,还有很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对《越野千里》抱有很高兴趣。企业家在自我形象展示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品牌和理念的输出。

在纪实真人秀之外,干超和团队还计划在传统纪录片、新媒体产品以及纪录电影领域发力。干超谈到:“我们接下去的项目都是对过往的创新和颠覆,我希望保持颠覆自己的勇气,在变化和创新中找到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物性格的塑造

“《越野千里》是分两阶段拍摄,第一阶段在四川的拍摄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是11月中下旬在美国拍。”之所以选择分国内、国外两阶段来拍,干超是想要让地貌选择更丰富一些。

“去年基本在贵州拍,整体风景相似度很高,这一季选择面会非常广,在四川有草地、雪山和森林,在美国有红色岩石、沙漠和湖泊,分两阶段拍是出于这个考虑。”

环境增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探险玩法的增多,”比如说深潜、滑翔伞,比如说各种各样的道具,我们每一集就像一个好莱坞大片。”

干超介绍,在李彦宏那期节目上,李彦宏在草原上开车,然后贝尔的直升机会把他拦住,然后两人会一起攀着垂下来的绳子飞到山的另一端,而在美国部分拍摄上贝尔还会和嘉宾尝试从铁路桥上滑翔伞飞翔。

在《跟着贝尔去冒险》播完之后,干超和团队进行了很多讨论和调研,地貌和玩法的多样正是调整方向之一。另一个调整则是将团队探险模式变成贝尔和嘉宾一对一探险的模式。

干超表示,第一季是八个人探险,一来动作重复,二来时间有限每一集挑战数量有限,而一对一的模式会使节目节奏大大加快,挑战数量和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由于贝尔需要做动作示范,在《越野千里》里,贝尔的动作场景也会比第一季更多。

干超谈到:“第一季是团队模式,展示的是荒野怎么塑造一个团队,在角色分配上有能力强的、有弱的、有意志坚定的、有调节气氛的。一对一则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做设计,而且一对一有私密性要求,嘉宾在荒野里的表现和想法会更真实。”

节目模式的变化,使得贝尔在探险导师角色基础上增加了人生导师的角色。“贝尔会事先了解嘉宾的性格、成长,在一起的时候他又能很快发现嘉宾的弱点和闪光点,然后利用弱点让嘉宾超越极限。

在第二季里,贝尔会和嘉宾聊一些城市里不会聊到的话题,做一些人生故事和人生经验的分享,其实贝尔是在做一个塑造嘉宾的节目。”

“比如说李彦宏,他是一个帅气的面对公众表现比较完美的形象。但到了荒野里世界完全不一样,他的英文名叫Robin,这次他更像一个Robinson。他在节目中思想转变挺多的,一开始是开心,后来遇到很难的挑战会坚持,之后有些后悔,到结束之后为自己感到自豪。虽然每个人只有一集的时间,但经历的压缩使得心理的变化是非常剧烈的。”

“包括范志毅拍摄前,反复强调自己绝对不能输给贝尔,但最后上山之后是哭着下山的,大家都想不到范志毅会流眼泪。当时在雪山上,贝尔叫他范大将军,范志毅说我不是将军,你才是将军,我是你的战士。

比如傅园慧面对严酷的挑战,觉得整个自然都是一个游乐场,没有任何包袱和保留,每个人到这里都有一个人物性格的塑造。”

来《越野千里》的主观意愿都很高

《越野千里》共拍10期,在嘉宾选择上《越野千里》有着比第一季更严格的要求。

“除了比较有名望的,还因为《越野千里》是一个户外挑战节目,除了挑战身体也在挑战精神,就是某一个阶段的人生传记,所以还要求这些嘉宾有内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节目,看到人们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转变。现在来的这些人主观意愿都很强,都乐于接受挑战。”

在此前,奥巴马和奥尼尔等很多人都参与过贝尔的野外挑战节目,干超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点。“因为《越野千里》做出来之后,是要在NBC上播的,所以就要求嘉宾是登上过世界舞台的,不管是姚明、李彦宏,都是真正走到过世界的中国面孔,这样满足了传播上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观众通过这个节目看到这些名人更多的一面。”

干超提到,《越野千里》也尝试邀请过很多当红小鲜肉,“这些当代偶像要怎么诠释未来的理念,是我们有兴趣知道的,但是很遗憾小鲜肉们没有一个愿意接受挑战。”

一些女明星顾虑也都比较多,反而是一些中国一线的企业家态度很积极。包括姚明答应的也很爽快,一方面觉得这是宣传自己公益理念一个好机会,另一方面姚明自己也热爱自然。

王思聪也是贝尔的粉丝,有着贝尔很多装备,对于是否参加这个节目,他仍在考虑中。

嘉宾接受邀请之后,贝尔会在微博上发布邀请信,干超提到,这个邀请过程对于贝尔很重要,“关键贝尔想告诉观众,为什么要邀请这个人。我请一个明星,不单是因为他的光环,像傅园慧就付出了很多,她背后的年轻的看法和正能量的东西是我们想要传达的。”

相比《跟着贝尔去冒险》,《越野千里》在嘉宾选择上的另一个考虑是和观众走的更近。

干超认为,第一季表现不佳一是因为很多中老年观众不熟悉贝尔,二是节目很多时候讲的是英语。在巩固核心受众的同时,明星咖位的提升有助于吸引更多受众,“但是一个熟悉的人怎么让观众看到变化和惊喜,这个是我们着重下功夫去做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第一季挑战难度不够高的问题,干超提到,很多嘉宾的野外能力基本是0,对于他们挑战难度已经很高了,而且越往后难度也在加大。

对于大张伟的表现,干超引用贝尔的话说“大张伟made the show”。“大张伟从放弃到坚持,对很多体能不够好的人是一种鼓励,而且没有大张伟,张钧甯也不会那么让大家记忆深刻。”

而对于第一季吃虫等情节的设计,干超坦言在理由铺设和观众心理准备上都存在不足,但考虑到安全性问题,不可能真正让明星去冒险,尤其带了八个探险者的情况下。

“我们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得到这种情感和体验的共通。”在《越野千里》里,干超表示烧烤野味等相关情节仍会得到保留。

纪实真人秀的营销作用

干超对《越野千里》的定位是:动作片的外壳加一颗有温度的心,通过动作挖掘人物的内心,是《越野千里》的一个要义。越野千里不仅是离开城市千万里,而是要到城市之外寻找那些在城市找不到的东西。

2017年一季度这部投资过亿的新节目在东方卫视播出,除了互联网版权销售,游戏版权和直播招商都会成为其收入的一部分。

相比《跟着贝尔去冒险》收支打平,《越野千里》有望盈利。事实上把纪录片从公益性推向市场化、商业化正是干超和云集将来一直的目标。

此前与韩国合作的《超级亚洲》未播就盈利,与BBC合作的《海岸中国》也在盈利。干超提到,Discovery不是做纪录片最好的,但商业运营做的最好。这也是为什么云集将来与Discovery成立合资公司。

在云集将来的规划里,传统纪录片、纪实真人秀、新媒体产品和记录电影是4个主要业务方向。

作为吸取了前作经验的第二档纪实真人秀,《越野千里》被赋予了很高期望。而从李彦宏、姚明以及一些中国一线企业家对于《越野千里》的积极态度来看,主打个人性格塑造的纪实真人秀正在成为明星和企业家们展示理念和品牌营销的新途径。

单就贝尔的节目来说,这种情况就已屡见不鲜。在2014年,扎克·埃夫隆、查宁·塔图姆等人出现在贝尔《名人荒野求生》节目里。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出现在这档节目,希望通过感受阿拉斯加自然环境变化推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法案的立法与施行。篮球明星奥尼尔也通过这档节目,让更多人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退役后的生活。

《越野千里》和《名人荒野求生》模式非常类似,一对一的模式为公众人物展示自我和理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姚明参加《越野千里》有着宣传自己公益理念的考虑,而李彦宏选择在百度饱陷商业推广等负面新闻的时候参加真人秀,或许也存在通过个人魅力为百度做正面公关的想法,而贝尔影响力和国外平台播出也会进一步拓展其传播范围。

此前,王健林在参加《鲁豫有约》时发表的“一个亿小目标”言论引起了广泛反响,《越野千里》正像一档户外明星访谈录。

随着经济发展,更真实的、更高品质的内容会更受观众欢迎,企业家和明星也会通过纪实真人秀等节目做营销宣传。而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也会相应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告和招商,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在纪录片领域干超并不担心竞争,反而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把市场做大,单靠一家之力远远不够。云集将来希望将传统纪录片的制作能力与更好的商业运营结合起来。

“所以我们成立了香蕉云集关注的是电竞人群,接下去还有记录电影也会和B站合作。我们想打造一个产业空间,把纪录片从公益性转向有平台有制作有媒体有商业开发。”

干超透露,现在云集将来团队有20人, 20人手里有超过10个大型项目在运作。

干超谈到:“目前我觉得技术不是最大的问题,相反我们接下去从事的项目很少有重复的东西,都在冒险,都是对过往的创新和颠覆,我希望保持颠覆自己的勇气,有的公司出了爆款可能会保守,但我们还是希望变化和创新中找到自己。”